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1. 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育人生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2. 发展导向: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构建“基础+拓展+卓越”三级课程,探索多元成才之路。

         (二)课程目标  

      1.学术素养:通过国家课程群、强基课程群等,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2.创新能力:依托与知名学者、高校、企业共建的创新实验课程群、特色课程群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3.个性化发展:通过分层分类分项的校本选修课程和灵活选课机制,帮助学生发现兴趣、挖掘潜能,找到适配的个性化发展通道,增强学生自我选择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整体思路

        “以生为本、多元选择”,“按需选学、按需施教”,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的桥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个性化供给”、“特色课程分类化培养”驱动下,构建“必修+选修”、“校内+校外”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三、课程结构及内容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圳中学高中园通过十二个课程群丰富多彩的课程构建“二维二组”三级课程架构,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

特色选修课程

国家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语言与文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自然

艺术与美育

体育与健康

思维与实践

生涯与规划

创新与体验

国际与交流

朋辈与社团

公民与社会

大学研学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

竞赛强基课程

艺体专项课程

国际特色

课程

港澳特色课程

学考内容

高考内容

按需选学,分层分类分项

特定学生,个性发展

基础层

拓展层

卓越层

        基础层:国家课程,包括国家必修课程和国家选择性必修课程及国家推荐的选修课程。由参加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所需要学习的模块与科目组成。高中园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夯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满足学生高中毕业和升学的要求。

        拓展层: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深圳中学高中园教师自主开发、开设的课程,也有校外专家来校开设的课程,更有学生为主导、参与的活动课程,内容丰富,是国家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提高与深化。高中园开设了两百余门校本选修课,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修,促进学生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卓越层:特色培养课程,主要针对特定学生群体,从学生特质与发展潜能出发,设计项目式、专向发展式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开设如下课程:

        大学研学课程: 通过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理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等,引入前沿学术资源和研究项目,开设大学体验课程,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

        大学先修课程(零班课程):短期培训课程,专门为高一小于16岁、高二小于17岁有意报考中科大、西交大等少年班的同学而开设,学校配有专业团队进行课程设置和实施。

        竞赛强基课程:专门为有竞赛基础及报考强基学科的同学所准备。目前开有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四科的竞赛课程,配有专门的学科竞赛教练。

        艺体专项课程:满足美术、音乐艺考、体育特长方向学生需求,采用外聘专家、教练和校内老师共同授课、指导模式,开设有利于专业技能提升和文化课学习的课程。

        小语种课程:应学生需求,在英语课程外,开设了日语必修课程,还开设了德语选修课程。

        AP课程: 在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开设采用美国大学理事会认证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共设有微积分、物理、化学、经济学、统计、计算机科学等20门课程,支持学生根据兴趣与专业方向灵活选课。 AP课程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助力学生申请海外名校。

        A-Level课程: 引入英国剑桥国际考试局(CAIE)认证课程,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商科等主流科目。AL课程因材施教,精准匹配英国及全球英语系国家大学的录取标准。

        港澳台大联考课程:  针对港澳台籍学生升学需求,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联考专项课程,紧扣考试大纲,强化应试技巧,配备资深联考辅导团队,助力学生冲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内地一流高校。

        香港DSE课程: 针对有意通过DSE升学的学生,增开适应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科内容,开足开齐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M1及选修科目,注重学术英语能力与跨文化素养提升,兼容香港本地与海外升学(如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 课程实施原则

        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按需选学、按需施教”。深圳中学高中园构建三维立体选学机制,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1.发展导向选择机制

        基于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高中园构建多轨并行的课程通道,为有不同方向发展需求的学生创造条件。

        2.志趣驱动发展机制

        基于学生志趣爱好的选择,高中园每学期提供涵盖12个课程群共20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助力学生在高中园通过兴趣、爱好发现自身潜能,找到人生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未来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层递进培养机制

        基于学生能力、层次的选择,高中园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专长、个性特质、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课程。

        此外,高中园鼓励学生自主发起、组织并开设课程,大力支持社团成长课程、高中园小讲堂等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从需要出发,在探索中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学习,体验自我成长的价值,最终实现在选择中成长,在选择中明确未来的方向,在选择中成就自我。

        (二)课程实施策略
        1. 建立系统化课程管理体系  

        (1)制定学校课程总目录。

            高中园根据课标、本校课程结构、科组师资等情况制定三年学科课程总目录,包括课程开课时间、开课要求、学分认定、评价方案等,形成高中园课程总图谱。

        (2)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

            高中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课程的学习价值,对课程总目录实行动态化管理,淘汰更新,以满足学生高中三年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的需求。

        (3)形成双轨课程指导体系。

            高中园成立学科课程规划小组,编写《国家课程选科指导手册》和《校本课程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分类分项选择的指导。

        2.建立精准化教学实施体系

        (1)建立行政班+教学班+项目组三维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2)组建优秀教研团队,建立典型课程资源库。

        (3)科学高效实施教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习效能。

        3.建立更加完善的学业评价体系

        (1)采用学分和积点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中园用学分积点来反映学生的模块学习水平,用平均学分积点来评价学生高中整体学业水平。

        (2)注重过程性评价。

        高中园每一门课程的评价都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的测评范围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活跃度、合作参与度、实践成果、项目完成度等,多角度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品质,注重的是学习的发展性,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进步。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

        高中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每学期教学处统计学生获得学分情况,对累计未获学分≥4的学生及时给与提醒;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计划,由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同指导。高中园实行学业成绩补考制度,允许未拿到学分的学生参加补考或重修,鼓励这部分学生通过补考或重修获取学分。

 

        五、课程发展展望

        高中园致力于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育理念,鼓励每一位学子在高中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能发现志趣、找到热爱、激发潜能、多元发展。未来高中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课程的完善和创新:

        (1)建设“云课程中心”,实现深圳中学教育集团课程资源共享。

        (2)构建跨校区选课平台,实现校区间课程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

        (3)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拓展学生学分获得途径,建立课程学分转换机制。

        (4)建立“学生课程需求动态监测平台”,做到智能课程推荐、学业发展预测。

深圳中学高中园招生信息咨询

招办QQ咨询号

招办咨询申老师:

3689882514

招办咨询朱老师

691115820